从中美教育的差异,浅议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的重大意义
2019年09月16日 22:39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全国学校联盟网哈尔滨8月21日讯(评论员/崔海鲸)2019年8月4日至13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工作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交流中心承办的2019年暑期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美国洛杉矶交流团出访美国,十天的交流行程,短暂而充实,拓宽了团员们的科技视野、文化视野,充分体现出交流活动的平台作用。
入住美国本土寄宿家庭,感受到来自国际家庭的关爱与照顾,了解了美国本土的人文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走进洛杉矶圣保罗路德学校,通过全真课程的学习,充分体验了美国的教育教学活动,感受到美式教育轻松的授课方式,在学习中挖掘自己的兴趣领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前往卡布里洛海滩,感受美国海滩文化;参观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洛杉矶奥林匹克体育场、加州科学中心、盖蒂中心博物馆,感受到美国的科学技术与历史文化。
1776年7月4日,乔治·华盛顿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总面积是937.3万平方公里,人口3.3亿,人均GDP 62641美元,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一个移民国家用了二百四十余年一跃成为超级大国,为世界培养出了37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人类的文明、世界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见美国教育的成功及可取之处。
作为美国洛杉矶交流学习团的团长,此次美国交流学习之行亦使我对中美教育的差异有了些许见解。
中美教育差异一:初等教育的目标。中国初等教育以开发智力,使孩子得到高分作为首要目标;在美国,初等教育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目的。
中美教育差异二:对待成绩的态度。对中国孩子来说,成绩单是评判孩子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标准,不好的成绩单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在美国,成绩单是私人物品,家长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能力在家长心中更重要。
中美教育差异三:知识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和对权威的尊重。美国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拓展和创造。
中美教育差异四:教育环境。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而美国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中美教育差异五:课程设置。在中国,教育系统为全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统一选择了英语一种语言(除专业外)。而在美国,学生选择就宽泛许多,包括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等。还有在美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课”,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自信心等。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教给学生如何生活。
中美教育差异五:教育模式。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知道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国,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
中美教育差异六:高考制度。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入学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这些考试成绩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
中美教育差异七:学习负担。在美国,几乎每天都会安排室外活动课,几乎每周都会放一天假,美国教育在注重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但在中国,各种补习补课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包括周末都可能被无情占用,就连假日也会因繁重的作业充斥而黯然失色。
中美教育差异八:家庭教育。美国教育在孩子小时候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美国教育更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个国家只有把教育做好了,才能孕育出有用的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后备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交流活动,它承载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它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交流国家的人文文化、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它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将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传播给广大外国学生,交好朋友,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平台,是素质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拓宽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视野、培养我国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重要的平台;创建了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新的模式,真正的使我国广大青少年学以所用,赢得未来。